太和县中医院借助智慧化赋能,打造中医药传承创新县域新范式
近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正式印发《关于开展智慧中医医院试点项目建设单位遴选申报工作的通知》,太和县中医院成功入选试点建设单位,其先进经验在全国中医药会议上作为典型案例广泛推广。这既是对太和县中医院多年来信息化建设的高度认可,也充分彰显了安徽省在中医药数字化转型道路上的先行探索精神与积极实践成效。
一、守正创新:政策引领下的智慧中医建设实践
作为全国首家县级三级甲等中医院以及安徽省中医医疗中心,太和县中医院始终坚守“传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的核心理念。医院呈“一院五区”格局,占地460亩,拥有国家级重点专科7个、省级重点专科9个,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占比达 64.5%,为智慧中医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医疗基础。
医院敏锐捕捉政策导向,以“智慧医疗、智慧服务、智慧管理”三位一体建设为关键抓手,全面启动智慧中医医院项目。项目聚焦中医药发展中的长期痛点,旨在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突破。中医药辨证论治主观性较强,不同医师对同一病症的诊断可能存在差异;优质中医药资源多集中于城市大型医院,县域及农村地区群众获取便捷服务面临困难。医院的智慧化建设,正是精准针对这些难题,借助技术赋能,让中医药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使优质中医服务突破地域限制,惠及更多基层群众。
二、特色举措:智慧化点亮中医药独特魅力
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医院立足中医药特色优势,精心打造了一系列创新性举措,让传统“老中医”搭乘“新科技”的快车。
(一)智慧中医临床决策支持。传承与创新的智慧桥梁。医院整合古籍文献、名老中医经验以及现代病例数据,构建起标准化辨证论治模型。从患者入院到出院的全流程中,该系统实时提供多维度提醒,宛如为年轻医师配备了一位“带教老师”。它不仅助力年轻医师提升整体诊疗水平,更让名老中医的宝贵经验得以传承和推广。据统计,系统上线后成效显著,院内年轻医师对复杂病症的诊断符合率提升了40%,患者复诊率下降了15%,充分彰显了其在规范诊疗、提高疗效方面的关键作用。
(二)区域共享中药房。一体化平台破解资源难题。整合全县中药资源,打造“智医、智药、配送、监管”一体化平台。在处方审核环节,采用“AI智能审方+药师二次审核”的双重保障机制。AI系统对处方中的药味配伍、剂量、用法等进行严格合规性检查,精准筛查出“十八反”“十九畏”等配伍禁忌以及超剂量用药等问题;经AI初审后,经验丰富的药师进行二次审核,确保每一张处方安全有效。在药品管理方面,智慧中药房借助大数据分析,精准预测各医疗机构的用药需求,合理调配库存,有效解决了以往各卫生院“多备怕浪费、少备怕缺货”的困境。煎药和配送环节同样高效便捷,智慧中药房配备自动化煎药设备和专业配送团队。患者处方开具后,信息实时传输至智慧中药房,自动化设备按标准流程煎煮、封装,专业配送人员根据患者预留地址和时间准时送达,实现医疗机构“零库存”与患者“零等待”。目前,该平台每月服务患者1.9万余人次,全县每年节约人员支出768万元,减少中药饮片损耗近100万元,38个中药制剂品种在全省33家医疗机构共享使用,开创了省内制剂跨院流通的先河。
(三)县域慢病管理体系。三级联动守护健康防线。构建“县—乡—村”三级联动的慢病管理网络,通过管理电脑端、医生移动端、患者移动端实现数据实时互通。系统涵盖“防—筛—诊—治—管”全流程,目前已成功管理县域慢病患者15万余人,为基层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
(四)中医药远程服务网络。跨越时空的医疗关怀。搭建远程会诊与远程教育平台,一方面让基层患者通过视频连线获得上级专家的精准诊断,打破地域限制,享受优质医疗资源;另一方面通过中医适宜技术教学直播,提升基层医师服务能力。年开展远程教学超86场次,培训基层医务人员超1900人次,为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注入强大动力。
三、未来展望:迈向智慧中医服务新巅峰
项目实施以来,太和县中医院智慧化建设成果丰硕。自主研发12项医疗信息化软件,全面覆盖患者线上服务、药品管理等关键领域。互联网医院年服务患者超10万人次,处方流转效率提升60%,AI辅助诊断系统使初诊准确率提升30%,为患者提供了更加高效、精准的医疗服务。
展望未来,医院将以国家试点为重要契机,持续完善智慧中医服务体系。一是深化AI技术在中医辨证论治中的应用,进一步提升对罕见病、疑难病的辅助诊断能力,为患者带来更多希望;二是扩大区域智慧中药房覆盖面,探索中药全链条溯源系统,保障中药质量安全;三是强化医共体数据互通,推动“县乡村”三级中医药服务同质化,让基层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与城市同等优质的中医药服务。
实践充分证明,智慧化是中医药传承创新的强大“加速器”。太和县中医院通过数字技术与中医药特色的深度融合,不仅让传统中医药焕发出新的活力,更为基层群众提供了更便捷、更优质的健康服务。未来,医院将继续秉持“传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的理念,不断探索智慧中医发展的新路径,为健康安徽、健康中国建设贡献更多中医智慧与力量。